海洋法治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海洋法治”微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卓越成长为引领,联合南京海事局、南京海事法院等共建单位,着力培养涉海法治人才。专业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海洋法治人才为目标,凸显四大特色: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国家部署,致力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跨学科交叉融合:依托法学、海洋科学、港口航运等多学科优势,整合不同学院教学资源,构建“法学+海洋科学+工程技术”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与综合能力。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设置涵盖海洋法、海事行政法、海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核心内容,并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如海商法实践课),注重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处理能力。
面向行业与就业导向: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海事行政机关、国际航运企业、涉海科研机构及涉外律所等就业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海洋法治”微专业以“新文科、新法科、新法学”为理念,培养有志于学习海洋法学知识,熟悉海洋法律规则,建立和掌握关于海洋法治实践的基本思维和方法,提高社会适应力,具备一定的法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擅于处理海洋法律实务的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上述目标可具体描述为以下方面:
培养目标1:坚持法律信仰,培养海洋法律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2:掌握一定的海洋领域相关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技能,熟悉海洋领域法律规则。
培养目标3:培养具备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涉外法治及多学科知识方法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复合型技能。
培养目标4:培养具有坚定民族精神和开阔国际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海洋法治人才。
三、学制与证书
修读年限为1.5学年。
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对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获得微专业证书,证书由教务处统一发放。
四、结业要求
熟悉现行海洋法学知识和海洋法律规则,了解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执法等领域相关法律内容,理解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基本路线,具有一定的处理海洋法律实务的技能,掌握法律纠纷的处理方式。具体结业要求为:
1.具有扎实的海洋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法律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了解海洋法治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具有逻辑思辨和法学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评价海洋法治领域现象和问题,形成个人判断、见解,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3.具有解决海洋法治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海洋法治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擅于处理涉外法律实务,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4.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5.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海洋法治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律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
五、结业条件
基本学制为1.5学年,学生需在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所有课程最终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14学分方可结业,符合以上条件者颁发河海大学微专业结业证书。
六、教学计划
微专业教学时间为3个学期,定于本学期开课,上课时间暂定为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末全天(最终时间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情况而定)。
课程号 | 开课学期 | 课程名称 | 教学方式 | 课时 | 学分 |
1805001 | 第一学期 | 海洋法 | 线上线下 | 32 | 2 |
1805002 | 第一学期 | 海洋与文明 | 线上线下 | 32 | 2 |
1805003 | 第二学期 | 海事行政法 | 线上线下 | 32 | 2 |
1805004 | 第二学期 | 海事犯罪 | 线上线下 | 32 | 2 |
1805005 | 第三学期 | 海商法(含实践) | 线上线下 | 40 | 2.5 |
1805006 | 第三学期 | 海洋环境保护法 | 线上线下 | 32 | 2 |
1805007 | 第三学期 | 智慧物流管理与优化 | 线上线下 | 24 | 1.5 |
注:本表中的开设学期以报名学期为起始开始计算
七、报名方式
申请学生进入教务系统后,依次点击 “培养管理—辅修管理—辅修报名”功能模块进行报名。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25-83787371,13914487876
咨询教师:陈老师
咨询QQ群:820029388(河海大学海洋法治微专业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