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全球胜任力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微专业
发布人:实践科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次数:34

全球胜任力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微专业

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全球胜任力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微专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数智时代为背景,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紧缺人才需求,致力于构建融合人工智能、外语、人文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知识体系。依托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运用外研在线区域国别学研究与人才培养AI平台,突出“新文科+新技术”的跨学科交叉特色,强化前沿科技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聚焦数字生态文明、全球治理、国际传播等关键议题,深耕生态话语、全球可持续发展、水外交与水文化传播等特色内容,采取混合式、项目式、个性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在真实国际化语境中锤炼语言表达、政策分析与对外传播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生态文明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及全球胜任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以及深度区域理解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能,专注于水文明和水资源管理等国际研究与实践。该专业定位于满足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和机构对于了解特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解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具备跨文化沟通和传播能力,增强在国际交流中的专业表达能力,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具备在国际事务、外交、国际贸易、区域研究等领域的关键角色所需的专业素养,能够在促进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际水文明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推动国际合作的桥梁。

三、学制与证书

修读年限为1.5学年。

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对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获得微专业证书,证书由教务处统一发放。

四、结业要求

本微专业培养学生深植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全球事务,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对深度区域理解的专业需求,成为推动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文化间沟通的关键力量。学生在完成本微专业学习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品德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深刻理解并积极传承中国精神,展现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

2.学科知识: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深入理解水文明和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3.应用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具备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和处理区域国别问题的实际能力。

4.国际素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理解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能够在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展现良好的国际合作精神和能力。

5.数字化素养: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分析和传播,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以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变化。

五、结业条件

基本学制为1.5学年,学生需在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所有课程最终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12学分方可结业,符合以上条件者颁发河海大学微专业结业证书。

六、教学计划

微专业教学时间为3个学期,定于本学期开课,上课时间暂定为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末全天(最终时间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情况而定)。

课程号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1501301

第一学期

全球水治理与水外交

32

2

1501308

第一学期

国际礼仪

16

1

1501302

第一学期

国际理解:区域国别研究导论与案例分析

32

2

1501303

第二学期

水文化与生态文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鉴赏

32

2

1501304

第二学期

国际组织文书读写译

32

2

1501305

第二学期

跨文化交际与英文演讲

20

1

1501306

第三学期

国际传播导论

16

1

1501307

第三学期

水文化国际传播实践

20

1

注:本表中的开设学期以报名学期为起始开始计算

七门课程共包括三个大模块(见图1):

模块一:区域认知与全球治理基础模块

主要以《全球水治理与外交》和《国际理解:区域国别研究导论与案例分析》两门课程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区域比较视角与全球化思维。通过系统学习国别区域研究方法、典型案例与国际水外交实践,帮助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南方”合作、区域冲突与资源治理等现实问题,提升其战略判断与政策分析能力。同时,结合中外文学中“水文化”主题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从人文视角思考生态文明理念的历史演变与文化表达,建立面向世界的复合型知识框架,为后续从事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事务研究奠定基础。

模块二:跨文化传播与语言表达模块

主要以《国际传播导论》和《水文化与生态文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鉴》两门课程为核心,聚焦于学生跨文化理解、语言表达与国际传播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进行有效沟通与公众表达的理论知识与实用技巧,增强其在国际会议、对外交流等场合中的表达能力与文化适应力。同时,从全球传播体系、国家形象构建、媒体角色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厘清国际传播的基本范式与发展路径,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表达能力。

模块三:国际组织沟通与实践能力模块

以《国际组织文书读写译》《跨文化交际与英文演讲》和《水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三门课程为核心,着重提升学生服务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传播项目的实战能力。通过国际组织政策文献的精读、翻译与表达训练,培养学生对多边机制、国际规则与专业表达逻辑的深度理解,掌握政策类、传播类文本的语言规范。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围绕中华水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策划、表达与多语种传播,锻炼其跨文化表达、媒体运用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综合素养。

1 课程模块架构

七、报名方式

申请学生进入教务系统后,依次点击 “培养方案—辅修管理—辅修报名”功能模块进行报名。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25—58099462

咨询教师:罗老师

咨询QQ群:901662923(河海大学全球胜任力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