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智慧能源材料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人:实践科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次数:35

智慧能源材料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智慧能源材料”微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及“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和“材料与结构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借助学校专业和学科优势,以培养能够满足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所需的跨学科应用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好机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智慧能源材料高层次人才。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3人,含7名教授、5名副教授,均为博士且有AI学术背景。课程特色鲜明,夯实基础的同时,深入讲授前沿知识,注重“产学研”结合,助力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能够紧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发展的专门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的基本原理,具备扎实的能源材料制备工艺、设计方法、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AI)赋能的材料设计、高通量计算模拟与性能优化等专业技能。同时,注重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使其能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丰富的实践项目和企业实习,积累实战经验,毕业后能迅速融入电力、汽车、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胜任科学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学制与证书

修读年限为2学年。

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对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获得微专业证书,证书由教务处统一发放。

四、结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2.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4.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针对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开放的AI网络资源和机器学习平台)进行预测、模拟和试验,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评价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够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五、结业条件

基本学制为2学年,学生需在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不少于15学分方可结业,符合以上条件者颁发河海大学微专业结业证书。

六、教学计划

微专业教学时间为4个学期,定于本学期开课,上课时间暂定为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末全天(最终时间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情况而定)。

课程号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2601023

第一学期

能源化学

32

2

2601024

第二学期

新能源材料学

48

3

2601025

第二学期

智慧能源材料计算与设计

32

2

2601026

第三学期

氢能新材料与技术

32

2

2601027

第三学期

光伏材料与制备技术

32

2

2601028

第四学期

新能源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32

2

2601029

第四学期

智慧能源材料综合实践

40

2

注:本表中的开设学期以报名学期为起始开始计算

七门课程共包括三个大模块(见图1):

模块一:基本理论介绍

主要以《能源化学》《新能源材料学》和《智慧能源材料计算与设计》课程为核心,围绕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常见机器学习方法,讲授能源材料涉及的基本化学、物理、材料学知识,探讨机器学习和高通量计算方法在能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方法,以及国际上关于智慧能源材料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能源化学、能源材料学、能源材料计算与机器学习等基本原理、相关概念及技术手段的分析与讲解,为从事智慧能源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模块二:新能源材料与制备技术

主要以《氢能新材料与技术》和《光伏材料与制备技术》课程为核心,讲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设计与开发、加工与应用中的研究、分析和解决科学与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模块三:智慧能源材料分析与应用

主要以《新能源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和《智慧能源材料综合实践》为核心,讲授能源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的仪器、原理、与分析方法,以及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新能源行业中应用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1 课程模块架构

七、报名方式

申请学生进入教务系统后,依次点击 “培养方案—辅修管理—辅修报名”功能模块进行报名。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519—85195365

咨询教师:杨老师

咨询QQ群:286168375(河海大学智慧能源材料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