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数字社会与数智传播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人:实践科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次数:20

数字社会与数智传播微专业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数字社会与数智传播”微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导向,文理融合,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与智能社会治理需求,助推人工智能与社会文化的协同创新。本专业依托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汇聚社会学、传播学、数字媒介、传媒艺术等领域的师资力量,结合共建单位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网江苏有限公司的行业资源,构建跨学科、提素养、强实践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背景,紧扣“技术变革-社会响应”的核心脉络,聚焦人工智能对科技创新、社会科学研究、人文艺术内容生产、教育、社会交往、就业的结构性影响;探究智能技术衍生的伦理争议、法规挑战及治理路径,强化学生应对人工智能语境下复杂社会议题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表达与沟通技能;锻炼学生运用AI工具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生成、创作与传播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数字中国战略与智能社会治理需求,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结构性影响及其治理路径,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利用AI工具在智能化传播场景中的实践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理论视野与实践技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复杂社会生态的复合型人才。

三、学制与证书

修读年限为2学年。

完成各门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对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获得微专业证书,证书由教务处统一发放。

四、结业要求

1.价值引领:厚植家国情怀与科技向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数字时代的伦理准则,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深刻理解智能技术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文明的良性互动,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与智能社会治理需求。

2.素养提升:较为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的社会应用图谱,熟悉智能传播伦理法规。构建“技术-社会-人文”三维知识框架,能够从社会学、传播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文化形态转型与社会交往方式重构。具备数字公民意识和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参与意识。

3.能力建构:熟练运用AI工具开展多模态内容生产与传播实践。培养数字时代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够研判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变革趋势,提出应对技术伦理争议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结合本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实践。

4.国际视野: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全球化特征,能够分析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格局、文化传播范式、国际社会生态的重构效应。把握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理解不同文明体系下技术伦理观的差异性与协同路径,培养在人工智能语境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五、结业条件

基本学制为2学年,学生需在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所有课程最终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累计获得14学分方可结业,符合以上条件者颁发河海大学微专业结业证书。

六、教学计划

微专业教学时间为4个学期,定于本学期开课,上课时间暂定为周一至周五晚上或周末全天(最终时间确定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情况而定)。

课程号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0711014

第一学期

人工智能与社会

32

2

0711015

第二学期

数智传播伦理法规

48

3

0711016

第三学期

数智时代社交与沟通

48

3

0711017

第三学期

AI图文创作与传播

56

3

0711018

第四学期

AI视频创作训练

60

3


注:本表中的开设学期以报名学期为起始开始计算

五门课程共包括四个模块(见图1):

模块一:专业导论

以《人工智能与社会》课程为核心,在“技术-社会”的脉络上,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性的、多维度的影响,尤其是人工智能对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对知识生产、教育和就业的塑造,为学生在当前日益兴起和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语境中绘制认知“导航图”;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进而在全球视野下思考人工智能的治理路径。

模块二:智能传播伦理与法规

以《数智传播伦理法规》课程为核心,立足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背景,紧扣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关切、安全可控、公平普惠、隐私保护、责任共担等议题,通过经典案例解析与国内国际政策文本研读,系统探讨人工智能对传播伦理与法律秩序的具体影响,并将伦理与法律意识内化到学生业务能力培养各环节。

模块三:数智时代社交与沟通

以《数智时代社交与沟通》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分析人工智能情境下人类个体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解决数智时代社交与沟通典型场景中的核心问题,用新技术、新方式重新诠释社交与沟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深度媒介化时代人们如何抵达心灵幸福指出可能的路径,也为从理性的学术立场看待新技术对社会关系的重构打开一扇窗。

模块四:AI多模态内容创作与传播能力训练

以《AI图文创作与传播》为核心,全面介绍人工智能语境下图文传播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运用AI工具进行图文编辑和内容创作;以《AI视频创作训练》为核心,使学生熟练操作AI生成、智能剪辑等工具,掌握从创意构思到视频输出的全流程创作能力。学生将获得跨学科实践能力,包括技术工具驾驭、艺术审美判断及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创意与科技的有机融合。

1 课程模块架构

七、报名方式

申请学生进入教务系统后,依次点击 “培养方案—辅修管理—辅修报名”功能模块进行报名。

八、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025-83786381

咨询教师:陈老师

咨询QQ群:857167150(河海大学数字社会与数智传播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