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用人——中国历史中的智慧——博雅大讲堂第七十九讲圆满结束
发布人:文化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5-06-04   浏览次数:156

    2015年6月2日晚,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吕世浩应邀来到河海大学博雅大讲堂作知人用人——中国历史中的智慧讲座。

    吕世浩,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追随清朝皇室后裔、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传统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近二十年,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后师从宿白、徐苹芳、阮芝生等历史学大家,现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致力于《史记》、中国传统经典、上古秦汉史、历史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

吕世浩教授的讲座以秦国的兴衰为时间轴,讲述秦国兴起,秦晋之好到二世登基。吕世浩教授强调读史关键在于思辨。何为思辨,如何思辨?一,设身处地;二,揣摩通透;三,体贴入微;四,洞见表里。吕教授以思辨之道洞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国家、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

吕世浩教授提出,中国历史研究了几千年的人,而影响一个人成败幸福的最大因素往往环境占主要地位。人文科学所给出的答案只是一般情况而非标准答案,学习历史乃至人文科学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环境。

教授讲到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典故时并不拘泥于原有史事,而是纵横古今,举一反三,层层推进。他在讲到秦穆公用《罪己诏》为后世立下誓言,联想到了日本战国时期名将德川家康战败画颦像的故事,又从此谈起了战争与天时地利的关系,其中不乏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使听众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深邃和趣味。教授思维活跃开阔,演讲声情并茂,自然流利的谈吐间让人领略到他深厚的国学造诣,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引得大家阵阵掌声。

讲座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跳过原定的李斯部分,然而大家被教授精彩的演讲所深深吸引,仍意犹未尽,在主持人的提议下,大家一致同意教授延后时间,将李斯部分讲完。讲座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吕世浩讲授在大家热情的掌声中以秦国宰相李斯的一生为例,讲述了他从一介小吏到位极人臣最后被夷灭三族的传奇经历。以李斯的四次叹息为暗线,一个追逐名利,能力卓绝,心计不俗的人物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秦穆公曾留下《罪己诏》一篇告诫子孙不可人用妒人之贤的人。而曾经谋害能力在其之上师兄韩非的李斯却得到秦始皇重用。秦始皇死后也反被李斯赵高算计被篡改了诏书,二世登基,扶苏被赐死,原本递万世而为君的梦想结果只是二世而终。秦始皇不懂知人用人身后落得如此下场。而一生见利忘义,机关算尽的李斯最终也是因为与小人为伍而身具五刑,腰斩于咸阳街市。

讲座结束之后,很多同学身受感染,留下来和老师积极交流,请教老师历史问题,和老师合影留念。

一次讲座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在吕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一片与众不同的人文世界,在心中种下了国学的种子。正如吕教授所言,我们应当做善良之人方可遇君子。我们切不可抱一种读故事的心态读历史,而应以史为鉴方知得失祸福。